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使用“翻墙”软件浏览境外网站,不慎掉入“翻墙”陷阱违法违规而不自知。国务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擅自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无论“翻墙”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实施了“翻墙”行为,都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将受到严肃处理。什么是“翻墙”?“翻墙”的危害有哪几种?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网络安全小常识!
“翻墙”是什么
“墙”就是我国的国家互联网防火墙。而“墙”的存在对于广大网民而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有一些网站我们“上不去”。“墙”实际上是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为了屏蔽互联网上不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以域名劫持、IP封锁、内容过滤等方式,使得我们境内的用户不能够访问这些站点。而“翻墙”则是通过技术手段来绕过这些监管,进而访问这些被屏蔽的站点的行为。
“翻墙”形式有几种?
有意“翻墙”,即通过主动下载各类“网络加速器”“VPN”等工具、修改网络设置等行为实现登录境外网站的目的。
无意“翻墙”,即在不了解软件实际运行原理情况下造成“翻墙”,例如下载使用“网游加速器”,或在网游平台中登录“美服”“韩服”等与境外玩家对战,还有下载安装涉黄、涉赌等不健康APP,软件后台都会进行“翻墙”。
“翻墙”的危害有哪些
泄露隐私。使用“翻墙”软件时,发送与接收的数据都会通过提供商的机器,用户的账号密码,甚至一些银行账号信息等个人隐私极易被泄露。
造成思想混乱。境外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煽动性内容,部分大学生们政治鉴别力不够,热衷“政治野史”“惊天秘闻”,受反动思想渗透蛊惑、拉拢策反,易沦为错误观点的“二传手”、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棋子。
诱发问题案件。大学生如果长期“翻墙”上网浏览暴力、颓废和色情等有害信息,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引诱参与网络赌博、非法借贷、吸毒嫖娼,引发刑事案件和自杀问题。
“翻墙”行为如何自查?
查APP列表,看有无安装翻墙软件。看有没有在手机上安装用于“翻墙”的软件工具,或者有没有安装境外APP(例如Google、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
查手机设置,看VPN设置中是否有账号信息。如果是手机设备,重点查看VPN设置里是否存有账号信息(利用PPTP、LT2P、IPSec、OpenVPN或SSTP等方式)。
查浏览器记录,看有无浏览观看淫秽色情内容。查浏览器历史记录、播放器播放记录或者存储器存储记录,看有无下载、存储、浏览、观看淫秽色情内容的情况。尤其是重点核查有无误点、安装淫秽色情网站提供的下载或播放插件的情况。
查游戏加速器,看是否在外服登录游戏。查手机上的手游类型,看有无登录国外游戏服务器的情况,重点核查是否安装用于外服加速的游戏加速器。
查邮箱内容,看有无注册域外账号信息。一般翻墙都是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的,第三方软件使用时必须经过注册,注册就需要通过邮箱或者是手机,那么对应的通过邮箱和手机短信就可以看出是否有注册第三方VPN的现象。尤其是重点核查有无注册过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境外社交账户的情况。
如何防范“翻墙”行为:
遵守国家网络监管规定:不使用VPN进行“翻墙”访问未经授权的境外网站。
不参与非法VPN经营:不要帮助他人使用VPN“翻墙”,不参与开发、销售或提供未经批准的VPN服务。
提高信息辨识能力:不轻信未经核实的境外信息,避免思想受到不良影响。
保护个人隐私:不要使用个人信息去随意注册各种平台和网站账号,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个人数据安全。
近年来,个人“翻墙”被行政处罚的数量开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我们必须认识到,VPN“翻墙”并非个人自由的延伸,可能对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个人权益带来不利影响。在数字化时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要因为一时的便利而置自己于法律风险之中,网络空间的自由与秩序需要我们共同维护。